明日的記憶(日本電影)觀後心得:記憶的形狀
如果記憶有形狀,那麼你的記憶是什麼「形狀」?是「快樂」的形狀?還是「痛苦」的形狀?是「不幸」的形狀?還是「幸福」的形狀?
《明日的記憶》這部電影的男主角佐伯,當他被醫院的主治醫生判定罹患早發性「阿茲海默症」的當下「記憶」應該是「愧疚」和「自責」的形狀…因為佐伯打從大學畢業後,進入目前的廣告公司工作,一做就是26年,而他在發病之前,在職場的表現,好的沒話講,不僅幫公司爭取到長期的廣告客戶,而且本身的專業能力也備受客戶和公司上司的肯定,但在職場稱職如意的他,其實是犧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時間,我們可以從他的妻子枝實子在電影的後半段跟他抱怨在過去這些年,不論是她生病或是女兒在學校遇到問題,都是她自己一肩扛下……的話語,得知佐伯的「老公」和「老爸」的學分必須重修…
而原本佐伯應該也打算自己在公司正常退休後,再帶妻子四處遊山玩水來好好補償妻子,但是人算不如天算,因為當醫生宣判他罹患「阿茲海默症」,讓他非但不能在下半輩子帶著妻子四處去遊山玩水,而且,還因而成為妻子在下半輩子的最大累贅和負擔…因此,佐伯才會在醫院的樓梯間用愧疚和自責的語氣問妻子:「親愛的,我不是我了,妳也沒事嗎?」而妻子枝實子則回答:「不會沒事的,我也會害怕…」
但佐伯的妻子枝實子知道自己只能害怕「一個晚上」,因為,她深知老公佐伯的「阿茲海默症」不僅不會痊癒,而且一定會越來越糟,因此自己必須開始代替佐伯一肩扛起這個家的經濟重擔,於是,隔天枝實子馬上從「家管模式」切換成「職場模式」,約了開藝品店的朋友出來,並且拋下自己的自尊,拜託朋友無論如何一定要給她一份工作,即使是專門給社會新鮮人做的工作也沒關係…但她的朋友聽了,以為她在家中當貴婦當膩了,只是在跟她開玩笑,但是枝實子卻用很嚴肅的態度跟朋友說,我是跟妳說真的,因為我需要錢,非常需要錢…朋友這才驚覺枝實子在此時此刻真的非常需要一份工作…
或許很多人看這部電影,都會把焦點擺在男主角佐伯的身上…我們可以看到編劇從電影的一開場就對佐伯罹患「阿茲海默症」開始有計劃地舖陳,譬如佐伯跟部們員工開會經常忘記一些不該忘記的人名…到佐伯上班二十六年以來,第一次忘記跟重要客戶開會的時間…接著編劇再進一步設計佐伯在一次前往客戶位於澀谷的公司開會時,在澀谷「完全迷路」的戲碼…而這個「澀谷迷路」的橋段,除了告訴觀眾,佐伯的「阿茲海默症」已經全面惡化,另外,也成為佐伯被迫離開待了26年公司的「最後一根稻草」…
然而,佐伯被迫從公司退休後的第一年,參加女兒的婚禮、迎接女兒的女兒,也就是自己的孫女誕生,開始學習當爺爺…都還算勉強正常…但是第二年開始,佐伯的「阿茲海默症」就開始每況愈下……到了最後(2010年)編劇讓佐伯在枝實子上山找到他的時候,「終於」忘記枝實子…也就是編劇用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來講述佐伯從發病到離職、到忘記妻子、到忘記自己……
但4Cbook卻認為這部電影的重點應該擺在佐伯的妻子枝實子身上,也就是如果枝實子不夠堅強,那麼佐伯不可能在2004年年初發病,直到2010年才「忘記一切」……如果枝實子不夠堅強,那麼她早就聽從朋友的建議將佐伯送到療養院…但是枝實子在佐伯發病之後,卻在一夕之間展現出她這輩子從來沒有過的「堅強」,但那種「堅強」卻讓人有點鼻酸、心疼和不捨……換言之,在現實生活中,當一個家庭出現了「阿茲海默症」的病人,真正「心累」和「心苦」的人,其實不是「病人」,而是這個「病人」身邊的「家人」…而這些「阿茲海默症」病人身邊的家人,也才是需要社會大眾真正去關心和幫助的人…
資料照片來源:網路劇照
留言列表